54式冲锋枪

54式冲锋枪是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的PPS-43式7.62mm冲锋枪的仿制型号。PPS-43冲锋枪依其型号中的俄文为“ППC”,又称为“波波斯”冲锋枪,其设计者是阿列克谢·苏达耶夫。

1954年,中国又成功仿制了苏联PPS-43式冲锋枪定型为54式。1954年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当时主要装备装甲兵、炮兵、空降兵摩托化步兵等特殊兵种以及步兵侦察分队。54式冲锋枪大量采用冷冲压和铆焊工艺,其结构性能与PPS-43式冲锋枪一样。该枪采用折叠式金属枪托,射击方式为连发。装满弹的全枪质量为3.65kg,打开枪托时全枪长812mm,枪托折叠时全枪长616mm,54式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惯性闭锁。使用51式手枪弹,54式冲锋枪不采用弹鼓供弹设计,使用35 发弹匣供弹。瞄具为简易缺口式机械瞄具。不久,由于中国仿制苏联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AKM突击步枪56式自动步枪定型生产,1956年54式冲锋枪停止生产。54式冲锋枪在从正规部队退役之后又陆续装备预备役、保卫部门等二、三线单位,继续发挥着余热,直至最后完全退役。该枪在机匣上刻有“626”标记。此枪与PPS-43式冲锋枪的区别是将握把中心的“C”字标记改成“K”字标记。

发展沿革

研发背景

在二次大战期间,苏联军队装备的PPSh-41冲锋枪(苏联PPSh41冲锋枪,中国版本称为1950年式冲锋枪)在和德军的交战中,暴露出全枪质量重、外形尺寸大等缺陷,为此,苏联设计师阿列克谢·苏达耶夫设计了PPS-42冲锋枪,并火速投送前线使用,根据前线的反馈,苏达耶夫对PPS-42冲锋枪进行了改进,命名为PPS-43冲锋枪。在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血雨腥风中,PPS-43冲锋枪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总量达到50万支,备受苏军青睐。同时,德军也将缴获的PPS-43冲锋枪装备给自己的部队,称为MP719(r)冲锋枪。

研发历程

根据朝鲜战争开战以来的经验和中国军队正规化建设的要求,1951年初,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央兵工委员会,提出了兵工提早建设的方针,认为中国兵器工业应争取苏联援助,技术起点“高一层”,同时实现与苏联统一制式,使之能在3~5年之内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形成了当时所执行的“一边倒”方针,自此国产轻武器开始走苏式路线。

1951年6月,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率军事代表团赴苏谈判争取援助。经过努力达成协议,苏方同意提供包括PPS-43在内的8种轻武器图样和技术资料,此举为国产轻武器制式化奠定了基础。

仿制生产PPS-43冲锋枪的任务落到了626厂肩上。PPS-43 冲锋枪又称苏联PPSh41冲锋枪,它不仅是和波波沙冲锋枪齐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轻武器,甚至一度被赞誉为二战期间“最出色的冲锋枪”。该厂积极试制新武器,1950年初试制成功美式M2卡宾枪300支后,接着又试制了PPSh-41冲锋枪,称为50式冲锋枪,并将其弹鼓改为弧形弹匣。1951年6月50式冲锋枪正式定型、转入批量生产,并送往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所用的制式轻武器大部分出自626厂。1951年6月到1953年12月,该厂共生产50式冲锋枪35.8万支。同时工厂开始仿制PPS-43冲锋枪。由于当时尚未拿到苏联的设计图纸,因此626厂只能根据实物测绘仿制,仿制而成的冲锋枪称为“仿四三式”。1953年以后,该厂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经过系统技术改造,产品设计能力和制造质量迈上新台阶。在此条件下,根据苏方提供的图纸,从1954年4月起,再次测绘仿制PPS-43冲锋枪,并于当年批准生产定型,正式命名为54式7.62mm冲锋枪。随即下达批量生产任务,并装备部队,当时主要装备装甲兵、炮兵、空降兵摩托化步兵等特殊兵种以及步兵侦察分队。

“仿四三式”和54式的名称当时在很多场合下是混用的,关系类似于51式和 54式手枪。不过54式冲锋枪的生产并未维持很长时间,因为1956年中国又从苏联引进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并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626厂开始试生产,定型产品即56式7.62mm冲锋枪。由于56式自动步枪(该枪从本质上说是自动步枪)在中国的定位与50式、54式冲锋枪相同,同时设计更为先进,枪弹威力也更大,50式、54式冲锋枪很快均被替代,54式冲锋枪于1956年最终停产。

枪械设计

整体设计

54式冲锋枪不再采用弹鼓供弹设计,因此只能使用35发弹匣供弹,并且不再采用沉重的木质枪托,像PPS-43冲锋枪一样,改用折叠型金属枪托,54式冲锋枪装满弹的全枪质量为3.65kg。54式冲锋枪打开枪托时全枪长812mm,枪托折叠时全枪长616mm,枪管长247mm,而PPS-43冲锋枪枪管长为250mm。该枪在机匣上刻有“626”标记。此枪与PPS-43式冲锋枪的区别是将握把中心的“C”字标记改成“K”字标记。54式冲锋枪与PPS-43冲锋枪一样大量采用冷冲压和铆焊工艺,生产成本比50式冲锋枪还要低17%,54式冲锋枪的手动保险不再设置在拉机柄上而是设置在扳机护圈附近。手动保险锁定时扳机扣不动,枪机也被锁住无法拉动,保证了使用安全。

54式冲锋枪像PPS-43冲锋枪一样不设单发机构,只有连发射击模式,但战士可以充分利用枪机行程较长,射速相对减慢的特点,用扣压板机的手指控制打单发单连发转换,54式冲锋枪与PPS-43冲锋枪一样没有在机匣上设置专门的抛壳挺,而是借助复进簧力并利用复进簧导杆的顶部来实现抛壳。

动作原理

54式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惯性闭锁。

瞄准具

54式冲锋枪采用PPS-43上的简易缺口式机械瞄具。

弹药和弹匣

弹药

PPS-43使用的是7.62托卡列夫手枪弹,而54式冲锋枪使用51式手枪弹,51式手枪弹是中国以苏联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为基础仿制的。

弹匣

54式冲锋枪不采用弹鼓供弹设计,使用35 发弹匣供弹。

性能数据

服役情况

54 式冲锋枪在部队的装备时间并不长,1954年定型,1956年即被56式自动步枪逐渐替代。54式冲锋枪在从正规部队退役之后又陆续装备预备役、保卫部门等二、三线单位,继续发挥着余热,直至最后完全退役。

总体评价

54式冲锋枪使用折叠型金属枪托,全枪质量减轻,使得士兵携行的负担大为减轻。折叠型金属枪托还能显著缩短全枪长度,极大地增强了该枪在复杂环境下的战术灵活性。54式冲锋枪的枪身要比50式冲锋枪长一些。枪身的延长使得自动机后坐行程也增长,因此能在不改变弹药以及枪管长度的情况下使得武器的射速得到有效的控制。54式冲锋枪的理论射速为650发~700发/分,对零部件的寿命、各机构动作的协调性、射击密集度都带来好处。54式冲锋枪大量采用冷冲压和铆焊工艺,生产成本比50式冲锋枪还要低17%,可谓真正的“物美价廉”。

参考资料 >

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曾使用过哪几款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4-06-22

点评国产手枪子弹:研制多款外贸型大量出口.新浪网.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