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本

邱立本,男,1950年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省开平,中国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

他小学毕业于香港圣多马学校,初中就读于九龙塘的银禧中学,1967年毕业于李求恩中学。1972年,他从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毕业。1972年至1973年,邱立本在中国台湾省台北《中国时报》当编译。1976年起,他任纽约星岛日报》记者、编辑。1978年,他获纽约新学院经济硕士学位。1980年至1981年,他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亚美历史研究员。1981年至1982年,邱立本任洛杉矶《中国时报》编辑。1983年至1992年,他任纽约《中报》副总编辑、主笔。1993年起,邱立本任香港特别行政区亚洲周刊》总编辑。1995年至1996年,他兼任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2001年9月,他发表论文《全球华人媒体的诱惑》。2003年9月,他参与第二届世界华人传媒论坛。2010年11月,他发表论文《谁是中国的最佳代言人》。2023年9月,他在《英语世界》发表论文《毋忘腊鸭》。2025年9月,他参与“致胜利 话复兴 谋大同”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邱立本主张华文媒体要在内容上改善文风,实事求是,讲好小人物有血有肉的故事,要重视多用 “动词”,少用 “形容词”,叙述普通人的故事。他提出“中国新闻变革三大突破口”——经济媒体、体育媒体、都市报,认为三者分别通过调查报道、事件监督和民生新闻形成新的舆论场域,从而建立市场规则与专业标准。邱立本曾三次被中国网民选为中国一百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2010年,他获星云新闻奖。2011年,他获SOPA新闻评论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0年,邱立本出生于中国香港。他小学毕业于香港圣多马,初中就读九龙塘的银禧中学,1967年毕业于李求恩中学。1972年,他从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毕业。1972年至1973年,他在中国台湾省台北《中国时报》当编译。1976年起,他任纽约星岛日报》记者、编辑。1978年,他获纽约新学院经济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0年至1981年,邱立本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亚美历史研究员。1981年至1982年,邱立本任洛杉矶《中国时报》编辑。1983年至1992年,他任纽约《中报》副总编辑、主笔。1993年起,邱立本任香港特别行政区亚洲周刊》总编辑。1995年至1996年,他兼任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

2001年9月1日,邱立本发表论文《全球华人媒体的诱惑》。2003年9月1日,他发表论文《中国新闻变革的最新突破口》。同年9月23日,邱立本在长沙市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华人传媒论坛”上作“中国新闻变革的最新突破口”的主题演讲。2010年11月1日,他在《同舟共进》发表论文《谁是中国的最佳代言人》。2023年9月1日,他在《英语世界》发表论文《毋忘腊鸭》。

2025年9月,邱立本参与“致胜利 话复兴 谋大同”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主要作品

主要论文

出版著作

社会职务

邱立本曾任香港大学兼职教授。

人物观点

2003年9月23日,邱立本“第二届世界华人传媒论坛”上表示,由于中国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迅速变革,中国新闻业的发展正走向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关键在于经济媒体、体育媒体、都市报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出现重大突破。阻挡社会向前发展的不良体制,都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吞噬。中国经济媒体的发展越来越蓬勃,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等调查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像报道银广夏事件、基金黑幕等,揭发商场的腐败,其实背后隐指更深层的腐败。经济媒体探索中国经济领域发展的游戏规则,也发现游戏规则背后全新的思考空间。经济媒体、体育媒体、都市报的发展,为中国媒体走向全球化做出了贡献。中国媒体具备很好的条件,应走出过去划地自限的牢笼,不用带着镣铐跳舞,更何况即使戴着镣铐,只要舞技超群,仍可跳出曼妙舞姿,并且也在这过程中培养和积累实力,一旦全部没了枷锁镣铐,能力一定能胜过境外对手。

2008年6月,邱立本表示,中国90年代出生的一代也有很多优点,他们对中国经典有很好的认识。可能70年代、80年代成长的一代都追求西方的东西;他们熟悉好莱坞,熟悉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但对中国的经典如孔子庄子看得不多。但到了90年代,发现很多年轻人,父母可能逼他们背了很多中国经典,所以对《论语》《孟子》和唐诗宋词都背得蛮多。这也是中国的优势,90后、80后往往给人一代胜过一代,能够青出于蓝。从人才市场,从人才发展来讲,都给人鼓舞的力量。

2009年7月,邱立本认为,六十年中,很多国人走出体制的框框,不再属于某个单位,整个社会快速去单位化,不再有单一的思想管理老百姓的脑袋,个体拥有了自由追寻快乐的权利,而追寻快乐本身是很重要的。六十年后的中国年轻一代更开放、更热情,更没有包袱,代表中国的新希望,只要他们永远保持着国家荣誉感、责任感,中国的年轻一代,就会将中国带到更有希望的未来。

2012年3月,邱立本表示,现代中国不仅要梳理好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宝库,还需要提炼出令世人惊奇为世人所用的现代智慧。他认为,中国现在不再关起门来而是面向全球做事情,做有世界价值的的事情。他看到了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认为中国有5000年文化,《论语》《孙子兵法》《三国》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信手拈来,中华文化是很强的“软实力”。

2015年4月,邱立本把“全球华人社会”分成三个时代:由1990年至2008年的1.0时代,特色是“亲情”,全球华人纷纷到中国大陆去做生意;2008年起,大陆资金、人才、技术影响着东南亚、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全球华人”2.0时代开启。邱立本认为,“全球华人社会”正迈入3.0时代,必须在文化上有更高层次的软实力,超越过去以西方为中心的价值系统。

2015年4月19日,邱立本发文称,从“台独”到“香港独立运动”,都患了历史失忆症候群。“港独”的仇恨政治违反了人性,也违反了香港人的历史记忆。邱立本说,香港政治正在出台湾麻疹,“本土化”成为政治图腾,甚至演变成自闭与法西斯主义的行径,反映了一种自恋的心态,自我膨胀,最后诉诸街头暴力。“港独”和“台独”都有一个特色,就是“恋殖”,而关键是历史失忆。“台独”不断歌颂日本殖民统治,而不会提日本人残杀台湾原居民的血泪史,也不会提到皇民化的统治下,台湾精英不准念法律和政治等学科,而只能当医生的政治歧视。邱立本认为,从“台独”到“香港独立运动”,都患了历史失忆症候群,或是只有“选择性的记忆”,如香港大学《学苑》的“港独”论述,强调香港特别行政区流行文化中的小说与电影,带来“想象的共同体”,可以成为香港“立国”的基础。但香港人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小说与电影的记忆,肯定不能绕过金庸武侠小说和邵氏电影,而这些作品的主题都有强烈的感时忧国情怀,绝对不会同意“港独”的论述。更不要说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风靡一时的《中国学生周报》、《大学生活》、《青年乐园》,不管是右派还是左派,都将香港的命运和中国的命运连接在一起,都要为中华民族的命运作出承担。“香港独立运动”的仇恨政治违反了人性,也违反了两岸三地绝大部分的民意,也违反了香港人的历史记忆。

2025年9月,邱立本在“致胜利 话复兴 谋大同”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指出,人工智能大模型、短视频成为海外华文媒体的“新质竞争力”,《黑神话:悟空》《哪吒》等中国作品的海外热展现了中国的“新质软实力”,随着越来越多非中文母语者开始关注中文内容,华文媒体需依托新形式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将前沿技术与人文关怀、价值思考相结合。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

《亚洲周刊》邱立本:三股新生力量改变大陆纸媒.中国新闻网.2025-10-10

激情新闻笔记.豆瓣读书.2025-10-10

从抗战“以笔为帜”到AI智媒发展 海外华文媒体在滇论剑.微信公众号.2025-10-10

..2025-10-10

..2025-10-10

列宾美术学院与俄罗斯艺术.豆瓣读书.2025-10-10

全球华人@中美脱险.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2025-10-10

..2025-10-10

《亚洲周刊》邱立本:中国新闻变革的最新突破口.中国新闻网.2025-10-10

专家建言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在故事中做到民心相通.中国新闻网.2025-10-10

亚洲周刊邱立本:中国新闻变革的最新突破口.亚洲周刊邱立本:中国新闻变革的最新突破口.2025-10-10

..2025-10-10

匆忙的文学.豆瓣读书.2025-10-10

邱立本谈全球华人社会软实力:终身学习提升能力.中国新闻网.2025-10-10

邱立本:西方曾流行<中国即将崩溃>现在看是笑话.中国新闻网.2025-10-10

孙子兵法全球行:邱立本称弘扬孙子文化具世界价值.中国新闻网.2025-10-10

联合早报:全球华人社会进入3.0时代.中国日报网.2025-10-10

亚洲周刊:“港独”•“台独”•历史失忆.中国日报网.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