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忠

张志忠(1910年11月26日-1954年3月16日),本名张梗,化名老钟、张光熙、杨春霖,出生于中国台湾嘉义,曾就读于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中共地下情报人员,革命烈士。

1924年4月,在校友翁泽生(台北人)的组织和号召下,成立了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张志忠与集美中学的台湾籍学生纷纷加入。期间,他和同学庄泗川嘉义市人)共同主编过会刊《共鸣》。1925年,张志忠返回台湾,在故乡嘉义地区从事反日活动。1926年12月,他加入了台湾无产青年会(即台湾黑色青年联盟前身),并负责组织在嘉义的抗日活动。1927年2月,日本殖民当局取缔台湾黑色青年联盟,逮捕了包括张志忠在内的44人。同年10月免诉出狱后,他辗转来到大陆。1930年2月,张志忠参加重建后的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的抗日活动。1931年,张志忠从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转学至漳州第八中学。1933年,张志忠因参加台湾反帝同盟事件被日本警察逮捕并移送检察局,最后,在“保释中逃脱”。1939年春,张志忠历经曲折抵达延安市,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军士队受训。同年8月结训后,张志忠被派赴八路军第129师冀南军区敌工部从事对敌宣传工作。1940年冬,张志忠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升任敌工部日军工作科科长。1942年,张志忠在冀南抗日前线经历了“四二九”战斗。1946年2月,张志忠奉华东局调令,潜入台湾。同年7月,张志忠任中共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委员兼武装部长。“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张志忠在嘉义市联络台南市李妈兜、斗六陈篡地、嘉义许分等人,组成“台湾民主联军”嘉南纵队。张志忠率领该队于1947年3月4日攻陷嘉义水上机场,拟与谢雪红等组建的“二七部队”(后称台湾民主联军)会师。后遭中国国民党整编21师攻击,转入山区,纵队改称“台湾自治联军”。1948年6月,张志忠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中共召集的“台湾工作干部会议”。1949年12月29日,张志忠在台北市被捕。1954年3月16日,张志忠在台北市川端町刑场英勇就义,年仅45岁。

199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追赠张志忠及其夫人季沄烈士称号。

人物生平

1910年11月26日,张志忠出生于中国台湾嘉义新港乡福德村一户贫苦农家。在新港公学校毕业后到一家商号谋了份临时工作。因不满日本殖民者的奴化教育,在乡绅林维朝的资助下渡海来到中国大陆,入读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1924年4月,在校友翁泽生(台北人)的组织和号召下,成立了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张志忠与集美中学的台湾籍学生纷纷加入。期间,他和同学庄泗川嘉义市人)共同主编过会刊《共鸣》,这是一份进步刊物,明确表达反对日本殖民统治,支持中国台湾抗日活动的意向。

1925年,闽南地区台湾学生的反日运动处于低潮,张志忠返回台湾,在故乡嘉义地区从事反日活动。1926年12月,他加入了中共台籍党员王万得、蔡孝乾等人组织的台湾无产青年会(即台湾黑色青年联盟前身),并负责组织在嘉义的抗日活动。台湾无产青年会与改组后的台湾文化协会关系密切。1927年2月,日本殖民当局取缔台湾黑色青年联盟,逮捕了包括张志忠在内的44人。同年10月免诉出狱后,他辗转来到大陆,在福建省参加了翁泽生等人组织的台湾人团体,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0年2月,在中共台籍党员翁泽生、林木顺等人的帮助下,厦、漳两地台籍学生重建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张志忠参加重建后的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的抗日活动。1930年10月,台湾发动雾社起义,重建后的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声援台湾泰雅族同胞的抗日斗争,呼吁“我等同胞应更加团结援助暴动蕃,共同奋起打倒帝国主义”。并响应翁泽生领导上海台湾青年团发起的“拥护雾社番蜂起运动”,以“留集(美学校)台湾学生有志团”的名义发行《援助台湾蕃族革命号召宣言》和《台湾革命特刊》,秘密送到台湾岛内,在台湾民众中产生较大反响。张志忠参加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组织的支持和声援雾社起义的活动,并参加该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会。

1931年,张志忠从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转学至漳州第八中学。在厦门市期间,张志忠与老乡、集美中学同学王碧光一起参加革命活动。后经负责厦门台籍学生运动的侯朝宗(又名刘启光,台湾嘉义人,曾任台湾农民组合中央委员)介绍,加入中国革命互济会。由王碧光推荐,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嗣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共厦门市党委的训练班。王碧光向台共领导人翁泽生报告张志忠希望回台湾参加抗日革命的意愿,翁泽生遂派遣张志忠回台发展台共组织。返回台湾后,张志忠与在上海的翁泽生保持联络。在翁泽生的领导下,张志忠往返于台湾和祖国大陆之间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张志忠因参加台湾反帝同盟事件被日本警察逮捕并移送检察局,最后,在“保释中逃脱”。

张志忠逃到中国大陆后有一段时间与组织失去了联系。1939年春,张志忠历经曲折抵达延安市,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军士队受训。同年8月结训后,张志忠被派赴八路军第129师冀南军区敌工部从事对敌宣传工作。1940年冬,张志忠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升任敌工部日军工作科科长。1942年,张志忠在冀南抗日前线经历了“四二九”战斗。之后,张志忠一直带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成员积极开展反战活动,如在墙上刷写反战口号,做传单、撒传单,利用电话谈话,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到敌人碉堡下面用日语喊话等等。1946年2月,张志忠奉华东局调令,潜入台湾。1946年6月,张志忠赴上海市向中共华东局汇报工作后,与季沄(江苏人)同返台湾。同年7月,张志忠任中共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委员兼武装部长。1946年12月底,北京发生的“沈崇事件”,引发全国“反美抗暴”学生运动。张志忠策划了由台湾地下党发起的“反美抗暴”游行活动。1947年1月9日,中共台籍党员吴克泰在张志忠的领导下,组织上万名台北市学生游行。

“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张志忠在嘉义市联络台南市李妈兜、斗六陈篡地、嘉义许分等人,组成“台湾民主联军”嘉南纵队,其担任司令,下辖朴子、北港、新港等八个支队。1947年3月4日,张志忠率领嘉南纵队攻陷嘉义水上机场,拟与谢雪红等组建的“二七部队”(后称台湾民主联军)会师。后遭中国国民党整编21师攻击,转入山区,纵队改称“台湾自治联军”。但环境日益恶劣,人员不得不化整为零,张志忠又转至莺歌活动。1948年6月,张志忠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中共召集的“台湾工作干部会议”,到台盟在香港筲箕湾的办公处,与台盟领导人谢雪红沟通台湾岛内的地下工作。当时,张志忠在台湾以经营进出口贸易作为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49年8月下旬,国民党保密局侦破“基隆市委会”组织,查获中共台湾省工委的组织线索,随后展开严密侦查。台湾地下党领导人张志忠的身份被暴露,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对张志忠跟踪调查,掌握其行踪及联络关系。1949年12月29日,张志忠在台北市被捕,张志忠夫人季沄随后亦被捕。1954年3月16日,张志忠在台北市川端町刑场英勇就义,年仅45岁。尸体火化后由弟弟张再添带回新港家乡安葬。

个人生活

1946年10月25日,张志忠与季沄在台湾结婚。季沄,1940年在上海加入中共,她在台湾以英文教师身份为掩护,参加地下革命工作。1950年11月18日,季沄在台北马场町刑场牺牲。

张志忠与季沄留有一子一女。其子杨扬、女儿张素梅,由其叔父母抚养成人,但均已早逝。 

后世纪念

199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追赠张志忠及其夫人季沄烈士称号。

人物评价

张志忠业务能力较强,个性顽强,不怕困难,话不多,是个正派人物。(张志忠的战友张茂林评)

张志忠的一生只有短短44年,但极富传奇色彩。而张志忠的生命史,以及他一家三口的命运,都与近现代史上的台共沉浮息息相关。1946年之后由张志忠所代表的台湾共产党人这段奋斗历史,是整个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篇章的一部分。它清晰地告诉世人,两岸的中国人,在同一个组织下,为了同一个目标,曾共同努力奋斗。这是应该被正视的历史事实。(台海网评)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

在台湾就义的中共革命烈士永垂不杇.在台湾就义的中共革命烈士永垂不杇.2025-10-09

悦读两岸 | 《抗日烽火中的台湾儿女》(节选十).微信公众平台.2025-10-09

被尘封的台湾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者张志忠.今日头条.2023-12-05

清明特辑|致敬英烈!血洒隐蔽战线的南通好女儿.今日头条.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