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10月8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首任院长。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筹建现代国防工业时,因导弹领域人才极度匮乏,相关产业组建受阻。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对组建导弹研究的组织机构、人员选调、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意见。1956年3月,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决定组建统筹导弹事业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4月13日,航空工业委员会成立,聂荣臻为主任。5月26日,周恩来出席中央军委会议,代表中共中央宣布发展中国导弹武器的决定,要集中仅有的技术力量用于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制造。8月6日,国防部第五局成立,钟夫翔任局长,钱学森任第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10月8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标志中国火箭导弹事业奠基、航天事业迈出历史性第一步。

1957年3月,国防部第五局并入国防部五院。11月16日,国防部五院一、二分院成立。周恩来总理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院长兼一分院院长,刘有光为国防部五院政治委员,王诤为国防部五院副院长兼二分院院长。1960年3月,中央军委任命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兼国防部五院院长,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王秉璋兼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钱学森任副院长,分管研究设计工作。1961年9月1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辛店镇成立了国防部五院三分院。1962年7月,中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在泸州市建立,1964年4月,改称为五院四分院。12月26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简称七机部)的决议。随着国防部五院改为七机部,1965年6月1日相关单位完成集体转业。1968年2月20日,经毛泽东批准,成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即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院。1982年3月,第七机械工业部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航空工业部和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1993年3月,航空航天工业部撤销,分设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1993年6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正式成立;1999年7月1日,根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7月更名为航天科工集团)正式成立;2017年底两家公司分别更名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人民政府着手组建现代国防工业,在国务院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时明确将导弹、原子能等尖端技术列为发展重点。但当时中国国内极度缺乏导弹领域专家与研制人才,甚至少见见过导弹的人,导弹工业组建受阻。

1955年10月8日,当钱学森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时,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钱学森归国后一方面是为中国科学院组建力学研究所,另一方面便是回应军队和国防部门对他的殷切期望。同年11月,陈赓大将陪同钱学森参观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询问能否自研火箭导弹,钱学森坚定表示“外国人能造,中国人也能造”。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对组建导弹研究的组织机构、人员选调、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意见。

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亲自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怎样发展中国的导弹技术。会议决定由周恩来、聂荣臻和钱学森等筹备组建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火箭、导弹事业的国防军事委员会。4月13日,航空工业委员会成立,聂荣臻为主任。同年,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聂荣臻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关于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建议成立导弹研究和管理机构,得到了批准。

1956年5月26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发展中国导弹武器的决定,要集中仅有的技术力量用于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制造。同日,中央军委确定由航空工业委员会负责组建导弹管理机构——国防部五局和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8月6日,国防部第五局成立,钟夫翔任局长,钱学森任第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历史沿革

1956年10月8日,在位于北京西郊车道沟附近的一个小食堂里,聂荣臻元帅代表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大会上郑重宣布:“同志们,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今天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梁思礼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研究。这一天,是中国火箭导弹事业的奠基日,也是在这一天,中国航天事业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11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按照专业分工建立了10个研究室,这10个室就是开启中国航天事业征程的起点。

1957年3月,国防部第五局并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1957年11月9日,国防部五院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提出《关于导弹研究院的体制意见的报告》:以国防部五院的机构为基础组成总院;在10个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两个分院,即以六、七、八、九、十室为基础,成立一分院,负责承担各类导弹总体设计和弹体、发动机研制任务;以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室和通信兵部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为基础,成立二分院,负责承担各类导弹控制系统的研制任务。11月16日,国防部五院一、二分院成立。周恩来总理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院长兼一分院院长,刘有光为国防部五院政治委员,王诤为国防部五院副院长兼二分院院长。

1960年3月,中央军委任命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兼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王秉璋兼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钱学森任副院长,分管研究设计工作。1961年9月1日,国防部五院在长辛店镇成立了国防部五院三分院。现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飞航技术研究院。1962年7月,中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在泸州市建立,1964年4月,改称为五院四分院。12月26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简称七机部)的决议。随着国防部五院改为七机部,1965年6月1日相关单位完成集体转业。1968年2月20日,经毛泽东批准,成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即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院。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第七机械工业部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航空工业部和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1993年3月22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撤销航空航天工业部,分别成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1993年6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正式成立。1999年7月1日,根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7月更名为航天科工集团)正式成立。2017年底,双方分别更名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历任院长

机构文化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中国航天人在几十年的奋斗中,培育形成了“航天三大精神”——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一、航天传统精神: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聂荣臻元帅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建院方针,成为航天精神的奠基石。1986年底,原航天工业部党组提炼、归纳出了“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尊重科学、严谨务实、献身事业、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后根据聂荣臻元帅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航天传统精神进一步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二、“两弹一星”精神:1999年9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并精辟阐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三、载人航天精神:2003年11月7日,在“庆祝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在长期的奋斗中,中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2005年11月26日,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把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航天三大精神”反映着不同时期航天事业的特征,体现着一脉相承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

相关事件

2025年10月8日,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9周年,航天科工集团发文表示: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创建。听党指挥,为国铸剑!一代代航天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参考资料 >

梁思礼: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中国科学院.2025-10-11

老五院:中国航天六十甲子的起点.国家航天局.2025-10-11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中国航天事业起步.国家航天局.2025-10-11

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中国航天梦的起点 .新华网.2025-10-11

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央广网.2025-10-11

航天一院与二院:两兄弟缘何同年同月同日生.澎湃新闻.2025-10-11

中国火箭研发机构谱系揭秘:国防五院是传奇.新浪网.2025-10-11

兄弟携手!中国航天两大集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澎湃新闻.2025-10-11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时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2025-10-11

历史人物.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2025-10-11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京逝世 享年98岁.中国科学院.2025-10-11

优秀共产党员钱学森:“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人民网.2022-12-11

五年归国路 十年两弹成!人民的科学家——钱学森.央视网.2022-12-26

钱学森.人民网.2022-12-06

钱学森(1911—).中国政协网.2025-10-11

开国将帅.人民网.2023-10-18

刘亚楼.中国政府网.2024-01-22

王秉璋.人民网.2025-10-11

王秉璋.中国政府网.2025-10-11

什么是航天三大精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25-10-11

中国航天科工.新浪微博.2025-10-11